我们吃药时,常常看到药盒上写着“肠溶片”、“缓释片”或“控释片”,它们长得和普通药片差不多,但却内有乾坤,了解清楚,才能吃对药、保安全。

肠溶片:肠道专属的“投递员”
特点:想象这种药片穿着一件特殊的“盔甲”(肠溶包衣)。这层“盔甲”在胃的酸性环境里非常坚固,药片能完好无损地通过胃部。只有到了肠道的碱性环境中,这件“盔甲”才会溶解,里面的药物才被释放出来并被吸收。

为何这么设计?
✔保护药物:有些药物天生怕胃酸,一到胃里就会被破坏失效(比如某些抗生素或消化酶)。肠溶包衣让药物安全抵达肠道再释放。
✔保护胃:有些药物(比如阿司匹林)对胃黏膜有刺激性,容易引起胃痛、胃溃疡。肠溶包衣让药物不在胃里释放,减少了对胃的伤害。
✔肠里吸收好:少数药物需要在肠道特定的碱性环境下才能被更好地吸收。
缓释片:药效持久的“时间管理大师”
特点:缓释片没有那件“过胃盔甲”,它的内部结构像“缓释仓库”,药物会慢慢“渗出”,持续的时间比普通药片长很多。部分有刻痕的药片可以沿痕线掰开。

为何这么设计?
✔少吃药,更省心:最直接的好处就是不用一天吃好几次药。普通药一天3次,缓释片可能只需1-2次。
✔稳定药效:避免体内药物浓度像过山车一样忽高忽低(血药浓度波动大),减少因此带来的不适或副作用。
控释片:药效恒定的“调控器”
特点:控释片是缓释片的“升级版”。它不仅能缓慢释放药物,更重要的是能做到恒速释放,以稳定的速度持续释放药物。

为何这么设计?
✔极致稳定:追求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比如24小时),让体内的药物浓度几乎恒定不变地保持在治疗需要的范围内。这对于某些需要稳定浓度的药物(比如某些降压药、止痛药)至关重要。
✔效果更优:恒定的浓度意味着治疗效果更平稳可靠,副作用更低。
重要提醒:鼻饲给药需特别小心!
对于需要鼻胃管喂药的患者,这三种特殊剂型的处理需要格外谨慎:
🔹肠溶片:绝大多数不能研磨!研磨会破坏那层“盔甲”,导致药物在胃里就释放,失去保护作用或刺激胃。
例外情况:如果说明书明确说明它是“肠溶微丸”(药片内部是无数小颗粒各自有肠溶衣),并且颗粒足够小能通过鼻饲管,才可能溶于水鼻饲(如某些艾司奥美拉唑镁肠溶片)。
🔹缓释片/控释片:绝大多数不能研磨、掰开或嚼碎!破坏药片结构会导致大量药物瞬间释放,造成药物过量,非常危险!
举个例子:硝苯地平控释片(30mg)在24小时内以近似恒速释放硝苯地平,而磨碎了变成普通的硝苯地平片,1-2小时作用达到高峰,作用仅持续4-8小时,短时间内药物浓度过高,极易导致低血压。
例外情况:极少数采用“多单元微囊系统”的(药片由无数独立释药的微小颗粒压制而成),如果颗粒足够小,说明书允许,才可能溶于水鼻饲(如某些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
鼻饲安全原则
1.查说明书:先看是否允许鼻饲及具体方法。
2.问专业人士:医生/药师确认后再操作,别凭经验冒险。
3.盯紧反应:给药后密切观察,异常立即就医。
记住这三句话
肠溶片:躲胃酸、护胃黏膜,肠道才“卸货”。
缓释片:慢慢放、少吃药,血药浓度稳如山。
控释片:匀速释、恒浓度,24小时守护不间断。
医生有话说
除非说明书或医生明确允许,否则这三种片剂必须整片吞服!擅自破坏结构可能无效甚至有害。用药有疑问,立刻找药师或医生!药片虽小,学问很大!吃对药是技术,保安全是底线——转发给需要的人,别让“好心”办成“坏事”。
温馨贴士
肠溶披甲闯胃关
缓释慢工药效安
控释匀速稳如山
别掰别磨防危险
来源:华山老年医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