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起义的女英雄王聪儿
文/张思恩
王聪儿,湖北襄阳城人,出身贫苦,是一个从小开始从事杂技卖艺的女杂技艺人。在封建社会属“娼优”之列,遭受着种种期凌压迫,对反动统治阶级有极深的仇恨。
她十六岁起,和丈夫齐林,以白莲教为掩护,在贫苦农民中进行反抗封建统治的宣传组织活动。清朝乾隆后期,河南、陕西、湖北、四川交界一带,社会矛盾尖锐,王聪儿利用职业上的便利,进行宣传,向农民宣称:“劫运”已满,弥勒佛即将出世。信教的人,因有莲花护身,可以度过来日的大灾大难。到那时旷土闲田很多,信教的就可以分得土地。(石韫玉:《记教军始末》,见《中国农民起义领袖小传》第216页。)这些宗教语言,曲折地表达了贫苦农民推翻清朝封建统治的愿望和要求土地的热切希望。
古代的襄阳,西通川陕,南跨江汉,北接河南,为重要的战略要地,位置优越,经过齐林、王聪儿的宣传动员,这儿成为白莲教的一个中心。他们计划于公元1796年2月23日(清嘉庆元年正月十五)元宵节放灯的机会,举行起义。不幸事前失密,齐林等一百余人被捕牺牲。3月10日,她和齐林的徒弟姚之富,领导数千人,在襄阳东南齐林的故乡黄龙荡举行起义。王聪儿被推举为“总教师”,义军的元帅和各级将领都要听从她的号令。起义军在湖北、河南交界一带流动作战,迅速发展到几万人。11月,王聪儿领义军从河南进军四川,她领兵数万人,运用灵活多变、避实击虚的战术,“不迎战,不走平原,唯数百为群,忽分忽合,忽南忽北”,(魏源《圣武纪》卷九《嘉庆川湖陕靖寇记二》)且战且走,1797年夏天在四川达县、东乡和四川义军会师,两军按黄、青、蓝、白等号为记,整编为八路,王聪儿被推为八路义军总指挥,连营三十里,声势浩大。她亲率一军攻打襄樊。清军调兵围攻,王聪儿出敌不意,挺进陕南,第二次又进入四川,在川、陕、鄂三省交界流动作战,多次打败清军。
公元1798年,王聪儿领兵二万余人,从川陕边界北上,经宝鸡、岐山、眉县、周至直逼西安。清政府集中兵力,加强防守。义军又乘胜东进,进入湖北郧西。因与其他义军相距太远,失去配合,在郧西三岔河陷入敌人包围。她团结部众,分兵固守河口的左、右山头,自己在左山卸花坡指挥。敌人侦知情况后,集中兵力围攻,又多次派人诱降。她大义凛然,威武不屈,杀伤了大量敌人,最后矢尽援绝。四月二十一日,敌军来攻,阵地失守,王聪儿率领姚之富等十多名女战士,且战且退,攀上岩顶,在危急关头,纵身跳崖,壮烈牺牲,年仅二十二岁,她不愧是历史上著名的农民起义女英雄。
王聪儿死后,余部后来与川东义军会合,转战四川、甘肃(秦州、岷州),直到公元1804年,在清军围攻下终于失败。
作者简介:张思恩,陕西学前师范学院人文学院(原陕西教育学院人文环境系)退休教师。从教40多年,一直以讲课为最大乐趣,“全国优秀教师”、享受国家特殊津贴专家。退休后仍心系教育事业,笔耕不辍,主要出版了《中国古代人物史事论集》、《中国近代人物史事论集》、《中国史研究文集》等13部著作,撰写《关于诸葛亮“南中”留兵的研究》、《“甲申三百年祭”与中国革命》等史学论文50多篇。所著论文被收入《中国领导科学文库》、《中国新时期社会科学成果荟萃》等大型丛书及新华网、人民网、百度网等有关网站。
编辑:王 颖
审核:赵新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