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陵抒怀
图/文 王培仁
清明时节,来到炎黄子孙的敬祖圣地轩辕黄帝陵,凭吊这位中华民族的始祖。悠悠古情,一直牵动着我的心……
位于黄陵县城北桥山之上的黄帝陵,是轩辕黄帝的衣冠冢。而在我心里,它是伟大的、惊心动魄的所在!我踏着历史的印痕寻觅,沿着蛇蜒的山路上行,又仿佛是逆了流逝的茫茫岁月,一下子从现实溯回到五千年前伏羲、神农、轩辕氏生息繁衍的远古洪荒时代,这种心境,已是非常之神奇了。
哦,你高峻苍翠的山势,你巍峨的桥山之巅,你神视八级的黄帝陵墓,我俯首在你的面前了。陵宇肃穆,衬了掩映的古柏,其气蕴自是清幽不凡呢!我知道,我听过的桥山是王母娘娘碎落的玉镯所化,以及黄帝活到110岁时乘龙而去的神话,曾给桥山增添了不少神秘的色彩。但为了纪念黄帝的归去,百姓们出于对他的恩爱,不忍离开而伤痛欲绝,才有了墓前碑刻的“桥山龙驭”四个大字却到底不假。于是,我领悟了这样一个道理:人们总希望传说和现实是和谐统一的。这虽然是明嘉靖时候刻制的,但远在汉武帝巡朔方还时,筑台祈仙祭黄帝的 “汉武仙台”和小碑题字“文武官员至此下马”八个字,以及郭沫若手书的“黄帝陵”三个大字,就足可说明黄帝在历代人们心目中的绝高地位了。登上仙台,俯览胜景,则见桥山高峻如桥,古柏参天遍野,山下沮水环绕。碧流清秀,山环水抱,寓陵寝于仙岛之中,而造化所钟,又自然形成奇胜壮观的黄陵八景:苍翠的凤岭岗松柏遍野,芳草如茵,浓雾缭绕,被称为“凤岭春烟”;凤岭岗下,沿沮水蜿蜒东去十五里,但见山回水曲,绿柳轻垂,晓色空蒙,云蒸霞蔚,形成云海日出的壮观景色,这又是“龙湾晓雾”……说不清我是被远古的传说所吸引,还是被大自然的优美所陶醉,我久久地沉浸在一股仰慕、崇敬的思绪中:到底是黄帝才使大自然出现了奇幻的景致呢,还是大自然的美赋予了人们对自己远祖的深沉的思念?……然而,中华民族都是黄帝的后裔,黄帝是我们的始祖,这却是亘古不变的事实。就连这古柏,神龙,都无一不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和伟大性格。那么,身为炎黄子孙的我们,怎不为祖先的劳绩而自豪,又怎不用辛勤的创造让神州更加美好呢!
哦,那桥山之巅的黄帝陵,那桥山东麓的轩辕庙,还有伫立于庙院的群柏之冠——“轩辕柏”,群柏之奇——“挂甲柏”,我瞻仰了你的不朽风貌,心里激荡着凝重的民族自豪之情。那黄陵八景哟,我饱览了你的旖旎风光,流连于你如诗如画的美的意境之中了。
归途中,我踏着人们踩过的路仍在寻觅,是在寻觅中华民族子孙的足迹。我情不自禁,思索着历史与现实,离愁与乡恋,统一与团聚,思索着该怎样去履行自己的职责……
作者简介:王培仁,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原陕西教育学院)原副院长。退休后仍爱好文学艺术,喜欢运动(曾任省、市武术协会副主席)、旅游,写写诗词,抒发情怀,聊以自娱,曾出版《无尽的思念》《岁月不待人》《触景抒怀》——学诗习作等三部著作。
编 辑:王 颖
审 核:赵新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