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概况 | 政策法规 | 工作制度 | 工作动态 | 改制栏目 | 党建生活 | 老年天地 | 关工委·老教授协会 | 老年社团 | 医疗服务 | 办事指南 | 老年知识 | 党建动态 | 老教授协会 | 通知公告 
     
【温馨提示】踏青寻春,莫忘科学防护!
2025-04-03 14:35   中国老年报




   “清明”作为兼具自然节令与传统文化的特殊日子,不仅是追思先人的时刻,更是踏青赏景、舒展身心的好时机。然而春季气候多变,如何在拥抱春光的同时守护健康?这份科学防护指南助您畅享春日之约。

   防寒湿:选择“洋葱式”穿衣

   踏青是一场与自然的诗意对话,更是老年人颐养身心的契机。健康无小事,细节定乾坤,清明出游尤其要关注气温变化。
   清明前后,我国大部分地区正值“乍暖还寒”的过渡期。北方昼夜温差常超10℃,南方则春雨连绵、湿气弥漫。
   这种气候对中老年群体来说是个“考验”:晨间出门时暖阳和煦,午后可能寒风骤起,稍有不慎便易受风寒侵袭,诱发感冒或关节疼痛;潮湿的空气则可能加重风湿病、哮喘等慢性病症。加之气温剧烈波动易引起血管收缩,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也随之攀升。
   此时,“洋葱式”穿衣法便是明智之选:内层选择透气吸汗的棉质衣物,中层搭配轻便保暖的羊毛衫,外层以防风外套应对天气突变。尤其需注意保护颈后“风池穴”、腰部及膝关节,可佩戴护颈围巾或使用热敷贴,避免寒湿入体。慢性病患者务必随身携带血压仪、急救药品,每日监测身体指标,防患于未然。
   防摔倒:提前规划路线

   清明多雨导致山路湿滑、墓园台阶青苔滋生,老年人平衡力下降更需警惕跌倒风险。建议选择鞋底纹路深、摩擦系数超0.5的登山鞋,辅以T型登山杖增强稳定性。上下坡时走“之”字形路线,既可减轻膝关节压力,又能降低滑倒概率。手机要设置好紧急联系人,为安全增添保障。
   踏青步行时,要提前规划路线,选择平缓的郊野公园或景区步道,运动量建议控制在每日6000~8000步,运动心率控制在(170 -年龄)次/分钟以内。若遇坡道,可采用“慢上缓下”策略,上山时身体前倾、小步稳行,下山时略微后仰、脚掌着地,减轻膝盖负担。途中每隔半小时可倚树伸展腰背,做5分钟“金鸡独立”(需扶稳支撑物),既能观景休息,又可锻炼平衡力。

   防过敏:关注“花粉指数”

   踏青途中,自然界的勃勃生机背后也潜藏健康挑战。春季花粉浓度达到全年峰值,杨柳飞絮与尘螨交织,中老年人因免疫力相对较弱,更易出现鼻痒流泪、皮肤红肿等过敏反应。
   建议出行前通过天气预报关注“花粉指数”,避开上午10点至下午4点的传播高峰期。佩戴口罩与护目镜可形成双重防护,长袖衣物能减少皮肤暴露。归家后要及时更换外衣并用生理盐水清洗鼻腔,有效清除过敏原。



来源:中国老年报


关闭窗口

Copyright © 2011 By 陕西学前师范学院离退休工作处
地址: 西安市雁塔区兴善寺东街69号  邮编:710061  电话:029-8537008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