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话说:人老腿先老。的确不假,老人腿脚不利索,容易磕磕碰碰,容易摔倒。而老人的骨头不如年轻人强壮,常常存在骨质疏松,所以摔倒就容易导致骨折。
老人跌倒时,这些地方最容易骨折
总结不同跌倒姿势,以下几类骨折更高发:
髋部骨折
侧翻跌倒,将支撑点放在骨盆和大腿外侧时,就易导致髋部骨折。 髋部骨折常被称为“人生最后一次骨折”,多发于70岁以上的老年人,与这种骨折直接相关的一年死亡率高达20%,存活下来的老人大约一半丧失活动能力,只能卧床。

肱骨近端骨折
跌倒时手部或肘部着地,力量经过上臂或肘关节向上传导,以及侧翻跌倒、上臂着地等,都可能导致肱骨近端骨折。 据统计,80%~87%老人的肱骨近端骨折是由平地跌倒造成的,若治疗不当,可能残留肩、肘关节活动障碍。
桡骨远端骨折
大多数人滑倒后的第一反应是手撑地,导致摔倒的力量经手腕传导致前臂,从而形成桡骨远端骨折。
虽然桡骨远端骨折一般为轻伤,但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也会带来轻则运动功能障碍,重则合并关节、神经损害等问题。
老人发生跌倒后三件事不能做
1、切勿揉搓
老年人跌倒后最易受伤的部位主要是腕关节、髋关节和脊椎,揉搓有可能导致受伤的关节错位,从而加重受伤程度。
2、老人自己不要立即站立
一般情况下如果发生摔倒了,一定不要紧张,首先自我判断自己是否受伤、肢体是否能活动,感觉肢体活动受限,应停止活动。
再次不着急起身,先在原地大声呼唤,引起别人注意获取帮助。如果无法呼救,可通过敲击物品或地面发出声响引起注意。
建议可以在卫生间等密闭空间安装智能跌倒监测仪,能够在发生跌倒的第一瞬间通知家人或者相关照护人员,避免因救助不及时而对老人身体健康造成严重伤害的隐患。

3、身边人不要立即扶起
一位90岁的老人坐轮椅时不慎向前扑倒,头颈部先着地,导致严重的颈部外伤。在场的家属试图施救,但由于缺乏专业知识,在没有保护颈椎的情况下对老人多次搬动,救治时老人头颈部被多次挪动,导致二次伤害。医院诊断其为颈髓损伤、第1颈椎粉碎性骨折。
随着年龄的增长,骨量流失会加速,导致老年人往往存在不同程度骨质疏松。一次看似轻微的跌倒,就可能出现骨折、关节脱位等现象,需要专业医生的处置。
>>这6种情况千万别扶
01 心脏呼吸骤停时——不扶
要马上就地抢救,通过一翻眼皮观眼球动不动,二摸颈动脉搏动有没有消失,三呼叫有无应答,四观察胸廓有无起伏,立即行胸外按压和人工呼吸。
02 口鼻流血时——不扶
第一时间将头部略抬高,偏向一侧,防止血液倒流造成窒息,必要时采取简单的止血的方法。
03 不停呕吐时——不扶
应立即躺地侧卧,头偏一侧以便呕吐物流出,不要发生吸入、窒息,避免呼吸道梗阻。
04 怀疑脑卒中时——不扶
应平卧位头偏向一侧,清理口鼻分泌物防止窒息。第一时间打急救电话确保老人的安全。
05 怀疑颈椎腰椎损伤时——不扶
需询问老人颈椎、腰椎、背部的疼痛,再看看颈部、腰部、手脚活动是否异常,如有异常,例如小便失禁,这个时候不能扶,应当立即拨打急救电话。
06 怀疑骨折时——不扶
有肢体疼痛,关节异常、畸形,肢体位置异常改变,不要随意搬动,因地制宜对骨折处进行简单的支撑,固定,并拨打急救电话。
>>路边摔倒,先喊后扶
看到身边老人摔倒在地,很多人第一时间上前搀扶。但是由于老人多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骨质疏松等,鲁莽搀扶可能好心办坏事,不仅可能延误老人病情,还可能造成二次伤害。
正确姿势:
老人一旦摔倒,应先判断其意识是否清醒。呼唤老人,如果对方有口头应答、眼部活动等反应,可断定其意识清楚。
如果意识不清楚,可能为晕厥或脑血管意外,不宜立即扶起,以免加重脑出血或脑缺血。
若老人坐在地上尚未完全倒下,搬来可以坐的物品将其支撑住,或直接上前将老人扶住。
4个方面,预防骨质疏松
骨骼的退化会随着衰老同步进行,这个过程是不可逆转的,但是我们可以采取措施来减缓骨骼退化的过程。
1、戒烟戒酒
有的老年人存在着烟不离手,每天喝两口小酒的习惯。长期吸烟喝酒不仅直接影响身体健康,还会影响钙质的吸收、干扰体内的骨代谢,长此以往,就会发展成为骨质疏松。

2、合理膳食
俗话说“病从口入”,不合理的饮食无法提供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所以在日常的饮食中,我们要有意识的去合理搭配每天的餐食。
针对老年骨质疏松的问题,我们应该提高含钙量高的牛奶、豆制品、紫菜、海带等食物的比例,多吃韭菜,芹菜,芥菜,小白菜等有助于预防骨质疏松的发生。

3、补充维生素D
维生素D可以促进人体对钙物质的吸收,对维持人体钙、磷代谢平衡起着重要作用,给与充足的维生素D是预防骨质疏松的有效措施。
但是吃哪几种保健品或者药物,要到正规医院就诊后,医生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给出合理用药建议,不能自己乱吃药或用保健品替代药物。
4、加强运动
预防骨质疏松,加强运动是必须的,适当的运动不仅可以促进钙质的吸收,同时可以加强老人肌肉活力,提高了自身的平衡能力,减少了摔跤几率和骨折发生率。可以出门多晒晒太阳,也能促进人体合成内源性的维生素D。
针对不同人群的运动建议:
● 40岁以上且未出现骨质疏松:预防骨质疏松可以选择相对高强度的有氧运动,比如慢跑、跳舞。
● 60岁以上且已出现骨质疏松:选择相对安全的低强度有氧训练,比如快走。建议每天中午在阳光下步行20分钟~30分钟,一周进行5次到7次,同时还要兼顾抗阻训练。
● 70岁以上且已出现骨质疏松:运动要适量,最好让患者到医院来进行评估,选择最适合的运动方式以及最安全的运动量。
来源:北京301跌倒风险综合管理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