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乐水南向行(二)
文/图 侯娟侠
三 红色文化永传承
我们行程的第一站就是重庆市开州区“刘伯承同志纪念馆”。该纪念馆是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刘伯承元帅而建立的。纪念馆不仅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也是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教育价值。
纪念馆内的陈列布展按历史轨迹分为六个部分:“壮志英华,从戎救国”、“土地革命,屡建奇功”、“烽火抗战,尽显神威”、“解放战争,功勋卓著”、“开国元勋,再铸伟业”和“一代名帅,风范千秋”。展线长达520米,陈列着珍贵图片630张,实物和文献资料358件,通过声光电科技手法生动再现了刘伯承元帅充满传奇光辉伟大的一生。
瞻仰元帅丰功伟绩,感受元帅风范千秋,我们一致认为:传承优良革命传统,我们这代当义不容辞。
第三天我们参观了“百色起义纪念馆”。百色起义纪念馆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东北郊迎龙山。1961年成立,原名右江革命文物馆,1996年11月1日正式改名为百色起义纪念馆。其大门四根粗大圆柱支撑着皇冠形外廊,象征百色人民顶天立地、气壮山河、砥柱中流的气魄,大门上方正中镌刻着总书记题写的馆名,大门两侧有高7.3米、宽8.9米的浮雕,栩栩如生地再现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场面。纪念馆占地100亩,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馆藏文物4000件,展厅面积共2200平方米,展线总长738米。
序幕厅正壁是高4.28米、宽25.23米的百色起义汉白玉大型浮雕,展现当年百色起义波澜壮阔的场面,邓小平、张云逸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形象屹立其中。展厅内容分为:《百色风雷》、《革命英杰》、《邓小平与百色》、《建设新百色》等,承载着红色的历史。
走进这里,仿佛能穿越时空,回到那个革命的年代。从红七军团的成立到百色起义的烽火岁月,再到后来的解放战争和抗日战争。枪械、战旗每一件展品都在铭记着一段血淋淋的战役;破帽、草鞋每一张照片都诉说着岁月的艰辛;药箱、担架,每一副都见证着奋斗与牺牲。这里记录着一段段英勇的篇章,这里警示着我们世世代代不忘初心!
在即将结束旅游行程的第十天,我们来到桂林市全州“红军长征湘江纪念馆”。
纪念馆以“英雄史诗不朽丰碑”为主题,展示区设有三层,一层展陈的是苏区创建到湘江战役这段历史,二层展陈从遵义会议到长征胜利会师的内容,三层展陈新中国成立后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在各个历史时期所取得的辉煌成就。
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是将2016年在军事博物馆举办的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整体移植到馆内的,总建筑面积7479平方米,展陈面积约为3800平方米。展示图片392张,文物155项287件,主题雕塑17组;深入挖掘“三大阻击战、四次渡江、五次突围”战斗史实,展陈红军长征全貌。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湘江战役在党史、军史上的重要地位和湘江战役红军遗骸收殓保护工作。在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纪念大会上,习总书记深情讲述了红军长征的经过。总书记把湘江战役列为红军长征途中第一场重大战役,红军长征湘江战役纪念馆,正是在习总书记的高度重视、亲切关怀下建成的。
纪念林区建设为凭吊区(雕塑长廊)、战壕遗迹、纪念石林、下穿隧洞、地下停车场及相关配套设施。选取桂北大地常见的黑色石头,根据山坡地形地貌,结合湘江战役主要战事,分群落有序树立烈士遗骸融入自然之中,其间种植青松、银杏、香樟等桂北绿色植物,象征着牺牲的红军战士在烈火中得到永生。
我们一行漫步纪念馆,注目厅内栩栩如生的一文一图,倾听讲解员如泣如诉的宣讲:长征途中英雄的红军,血战湘江,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鏖战独树镇,勇克包座,转战乌蒙山,击退上百万穷凶极恶的追兵阻敌,征服空气稀薄的冰山雪岭,穿越渺无人烟的沼泽草地,纵横十余省,长驱两万五千里……不一会,我们的窸窸窣窣抽泣声由一而二、而三而连成一片,我们相互,我们与讲解员、与工作人员用模糊的泪水交换着感情,我们用缓慢的步伐依依惜别纪念馆,随后又缓缓步入凭吊区,注目一草一木默哀每一个忠魂,抚摸一山一石,致敬每一座丰碑。久久不肯离去。直至上车许久,寂寥无声......
随后的语言交流便是:一定要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包括这次旅游。我们要将这些故事讲给我们的第二代、第三代,世世代代......
四 万卷书后万里路
作为教师,习惯于徜徉书海,课堂上依书讲书,但“纸上来得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早早查看行程中有“橘子洲、岳麓书院、岳阳楼、洞庭湖“字眼”,就更加心神荡漾。第十天,我们如期奔向湖南长沙。
岳麓山,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面积35.20平方公里,海拔300.8米,有植物174科559属977种。是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A旅游景区。
岳麓山因南北朝刘宋时《南岳记》“南岳周围八百里,回雁为首,岳麓为足”而得名。岳麓山风景名胜区有麓山景区、橘子洲景区、岳麓书院、新民学会四个核心景区。景区内有古麓山寺等历史古迹,有黄兴、蔡锷等名人墓葬。有以毛泽东、蔡和森等伟人足迹为代表的名人文化,还有融儒、佛、道于一体的宗教文化。
爱晚亭始建于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由岳麓书院院长罗典创建。与安徽滁县的醉翁亭(1046)、杭州西湖的湖心亭(1552)、北京的陶然亭(1695)并称中国四大名亭。爱晚亭原名红叶亭,又名爱枫亭。后来由湖广总督毕沅,根据杜枚“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句,更名为爱晚亭。爱晚亭几经沧桑,清同治、光绪、宣统年间均相继进行过修复。一九四九年后,党和政府曾五次修复。
毛泽东青年时代,在第一师范求学,常与罗学瓒、张昆弟等人一起到岳麓书院,与蔡和森聚会爱晚亭下,纵谈时局,探求真理。因为这个缘故,1952年重修爱晚亭时,湖南大学校长李达校长李达专函请毛主席题写了“爱晚亭”亭额。1969年,岳麓山公园重修,刻毛主席草书手迹《沁园春·长沙》于藻井内,更为古亭增添了光彩。
由于人流拥挤,我虽然未能欣赏到毛主席手迹全貌,但我还是坚持把全诗朗诵完,用心感受伟人“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博大胸襟。
在国际交往中,爱晚亭的知名度也与日俱增。长沙市与日本鹿儿岛市结为友好城市后,爱晚亭作为古城长沙的象征,按其规制仿建于鹿儿岛市,以纪念中日两国人民友谊长存。
我们怀着崇敬的心情穿越“岳麓书院”后,急急忙忙奔向橘子洲头。
橘子洲头,不仅是湖南省最具代表性的旅游目的地之一,是湖南省文化的重要标志,也是全国的知名旅游景点之一,是全国人民心心向往的地方,被誉为“中国第一洲”。
远在唐代,橘子洲头就盛产南橘,远销江汉等各地。唐末李殉的诗句“获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初罢。水为乡,篷作合,鱼羹稻饭常餐。酒盈杯,书盈架,名利不将心挂。”就描绘了1200年前橘洲的江景。杜甫也曾为此写下了“桃源人家易制度,橘洲田土仍膏腴”的诗句。可见名不虚传。
如今的橘子洲是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的湘江中心,原面积约17公顷,景区整体开发的陆地面积达到了91.64公顷,是湘江下游众多冲积沙洲中面积最大的一个。橘子洲从南到北纵贯江心,西面遥望岳麓山,东面濒临长沙城,四周环水,绵延十余里,最窄处宽度约为40米,最宽处宽度约为140米,呈现出一个长岛的形态。橘子洲的建设结构规划为“一轴四区”,其中一轴是指贯穿南北的旅游轴线,四区则包括核心景区、旅游配套服务区、沙滩公园和水上运动区。
景点建设围绕“生态、文化、旅游、休闲”的主题,建有洲头颂橘亭、汉白玉诗词碑、铜像广场、藤架广场、揽岳亭、枕江亭、盆景园、大门广场等众多景点。
因为时间与年龄的原因,我们一行乘电瓶车前行。漫江碧透,百舸争流,万山红遍,层林尽染,令人心驰神往。微风送来阵阵橘香,串串红橘频频点头,耳畔不时传来南腔北调的哼鸣声:“东方红,太阳升......”“北京的金山上光芒照四方” “毛主席的光辉......”“大海航行靠舵手,万物生长靠太阳”......
10多分钟后,远远望见伟人的雕像,我们急不可耐,未等电瓶车停稳,就三步并作两步地往里三层外三层的人群中挤入,争先恐后地要在伟人像前留影,而且各个角度都不想放过,不停地请陌生人为我、为我俩、为我们仨、为我们群拍照留念,唯恐毛泽东主席不知道自己曾经来过。我本想再次朗诵《沁园春.长沙》,无奈不停地被队友打断,就只好在赶往“岳阳楼”的途中不断默诵“指点江山~激扬文字”。
岳阳楼位于湖南省岳阳市古城西门城墙之上,下瞰洞庭,前望君山,自古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之美誉,与湖北武昌黄鹤楼、江西南昌滕王阁并称为“江南三大名楼”。1988年1月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岳阳楼主楼高19.42米,进深14.54米,宽17.42米,为三层、四柱、飞檐、盔顶、纯木结构。楼中四根楠木金柱直贯楼顶,周围绕以廊、枋、椽、檩互相榫合,结为整体。全楼没有用一根铁钉和一道横梁,楼顶采用了古代将军头盔式的顶式结构,这种层叠相衬的“如意斗拱”托举形式,在我国古代建筑史上也是很独特的。
登楼遥望思古,岳阳楼前身为三国东吴名将鲁肃所修阅军楼。东汉建安二十年(215年),孙权与刘备争夺荆州,大将鲁肃率军驻守战略要地巴丘,运用东吴历来重视的“夹水口立坞”的战术构筑城堡,在洞庭湖操练水军,作为屯军备战的营垒。鲁肃在濒临洞庭湖处,建造了检阅水军的阅军楼。
两晋、南北朝时期,阅军楼改称巴陵城楼,虽仍侧重于军事需要,但那绮丽风光更为诗人吟咏。南朝诗人颜延之诗《始安郡还都与张湘州登巴陵城楼》为中国诗歌史上第一首吟咏岳阳楼的诗。“清氛霁岳阳,曾晖薄澜澳”佳句为世人传诵。
唐朝时,巴陵城楼始称为岳阳楼,岳阳楼已被辟为宴席之地。因岳州是长江流域重要港口城市,交通发达,又有楼台胜景,“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唐开元四年(716年),中书令张说贬官岳州,常会文人登楼赋诗。张九龄、孟浩然、贾至、李白、杜甫、韩愈、刘禹锡、白居易、李商隐等风邀云集,接踵而来,留下许多语工意新的名篇佳作。杜甫的《登岳阳楼》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借“湖”抒怀,当属千古绝唱。孟浩然的干谒诗,《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气蒸云梦泽, 波撼岳阳城。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借描写洞庭湖的浩浩汤汤,抒发自己怀才不遇“欲济无舟楫”的苦衷,以求当时在相位的张九龄赏识和录用。
前人之述备矣,然如有机会上讲台,我还想声情并茂再讲《岳阳楼记》,生动描述洞庭湖“衔远山、吞长江”之气势。
在返回西安当天上午,我们参观了号称“天下第一关羽祠”的荆州“关羽祠”。荆州卸甲山在1800多年前,是关羽镇守荆州时常战罢归来,宽卸铠甲、犒赏将士、庆祝胜利的地方,故后人将此处称为“卸甲山”。明代初年,荆州百姓为纪念关公,在卸甲山修建关羽祠,以关公的忠、义、仁、勇精神,教育后人“读好书、说好话、行好事、做好人”。相传明代宰相之杰张居正的第三个儿子张懋修,曾在此读书考中状元。因而卸甲山自古享有地灵人杰之美誉。
2007年8月4日,荆州举行了隆重的奠基典礼,2007年8月25日破土动工,历时8个月,2008年6月16日,举行了竣工开祠大典暨纪念关公诞辰1848周年盛会,正式对外开放。已建成的关羽祠为第一期工程,由山门、主殿、祥和殿(东配殿)、诚信殿(西配殿)四大建筑构成。主殿内塑关羽坐像,左边塑关羽的长子关平像,右边塑关羽的次子关兴像,四周照壁绘《三国演义》壁画,主殿二楼陈列关公圣迹沙盘。祥和殿内塑关羽一家四代九口的全家福像。诚信殿内塑刘备、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五人的头像,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移步祠外,同行者感慨到,我们虽没有关公那“五关斩六将青龙偃刀威扬四海,千里走单骑赤兔追风名冠九州”的神威巨镇”,但我们可以学习关公那“论忠论孝四世之家可歌可泣,秉义秉仁千秋之脉当继当承”的浩气长存”,你家、我家、百家千家讲仁义,一代、两代、千代万代传文明。
夕阳无限好,旅游增光辉。十多天的旅游行程很快就要结束,一路驱车向北,水流渐渐退却,山形愈加高大,寒意不断袭来,歌声又一次飘荡起来。“苍茫茫万里钟南山,平坦坦千里黄河滩,我的好家乡,八百里大秦川~”“祖籍陕西韩城县~”“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 ”,“红枣树,家乡的红枣树~”……
嗨!到北大街啦!赶快回家吃臊子面,做视频、发抖音,还要给孩子们讲红色革命故事哩。
作者简介:侯娟侠,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图书馆退休教师。退休后连年被西安培华学院聘为兼职教师,主讲中学语文教学法、大学语文等课程。闲暇时间热爱写作,创作的散文、诗词作品经常在“三贤文苑”、“诗歌会客厅”等公众号刊登发表。
编辑:王颖
审核:赵新峰
投稿:ssy_ltxgzc@163.com